时间:2022-09-06 13:32:51 | 浏览:450
漓江——一条并不算很大的江!全长只有164公里,平均河面宽度在160至220米之间。
然而,漓江却是一条比较出名的江,只因它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中标志性的“水”。
除了是标志性的“水”,给当地带来了优美的旅游资源外,漓江也为沿岸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目前,漓江共发现鱼类118种,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漓江中特有的鱼类。
虽然漓江的风景优美,鱼资源丰富,但是传说在阳朔县兴平镇江段有一“死水湾”,长约一里路。
在这个“死水湾”里,没有鱼,没有虾,甚至连鸬鹚都不肯下水!
所谓漓江“死水湾”,并不是真的封闭不流通。表面看上去,它和漓江的其他江段并无异样。
不过,一旦有渔民到此捕鱼,马上就能觉察出“死水湾”的怪异了!
据当地的老渔民讲,以前的人们刚进入“死水湾”捕鱼时,无论用何种网具、钓具,都无法捕到鱼。
刚开始,渔民感觉自己在这片水域捕不到鱼,是因为季节、天气、技术、网(钓)具等方面的原因。
后来,慢慢传开大家在这片水域中都没有捕到鱼,并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每次都捕不到时,渔民们开始感觉到这片水域的怪异了。
难道水里没有鱼,还是鱼被其他肉食性水生物吃光了?
本着一探究竟的心态,渔民们找来了“鸬鹚大军”,打算让它们潜到水下,看看能不能抓到鱼。
然而,当“鸬鹚大军”来到这片水域后,怪异的事也跟着发生了!
原本称得上“捕鱼能手”的鸬鹚,到达这片水域后,突然变得烦躁起来,并且表现出极不愿意下水的样子。
偶尔有自动下水或被赶下去的,也是在水底稍作逗留便返回了船上。同样它们在水中短暂的逗留,也是没有捕到一条鱼。
看到鸬鹚的表现,渔民们开始猜测,难道这片水域中真有未知的生物?它们不但吃光了水中的鱼,还吓的鸬鹚们不敢下水!
因为没人能在这片水域中捕到鱼,各种猜想原因,也就在附近的居民间传开了,这也让它披上了一层更神秘的面纱。
慢慢地,这片水域被越传越神秘,前来捕鱼的渔民也就越来越少。
直到再无人前来捕鱼后,这片水域便被当地人叫成了“死水湾”,也就是没有鱼虾,没有生机的湾子之意。
而这个关于漓江“死水湾”的传说,也慢慢流传到现在,有了近百年的历史。
由于漓江“死水湾”的传说,流传的时间较长、较神秘,有关专家决定组成科考组,对“死水湾”来一个彻底的揭秘。
在揭秘“死水湾”为何无鱼时,科考组首先想到的是“水的因素”。
毕竟,鱼生活在水里,它们也离不开水,而水质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鱼类适不适合生存,能不能生存。
如果“死水湾”的水质,受某些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不再适合鱼类生存,那么“死水湾”中鱼虾尽无,连鸬鹚也不愿下水就成了正常现象。
如果“死水湾”的水质,没有受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依然适合鱼虾类生存,那么原因就在其他方面了。
至于提到的先天因素,科考组认为主要和水域附近及水底的泥沙、土石有关,它们可能会对河水中释放出一些不适宜鱼虾生存的物质。而提到的后天因素,主要就和工业、农业等废水污染有关了。
然而,当科考组对“死水湾”周边摸底排查,并对水域采样分析后发现,“死水湾”的水质一切正常,和其他江段的水没有多少区别,是适宜鱼虾类生存的。
既然“死水湾”的水质没有问题,那就从它所在的地貌找原因。
毕竟,漓江的流经地,有很多属喀斯特地貌。这样的地貌很容易形成地下暗河、地下暗湖。
另外,“死水湾”位于漓江水流湍急处,水底为石灰岩。在水流对河床的不断冲涮、侵蚀下,此处的水深超过了20米,而其他河段的平均水深只有2至3米。
“死水湾”中没有鱼虾,连鸬鹚也不愿意下水,会不会是因为它处于喀斯特地貌中,本身河底就有较大的地下暗河、暗湖。在河水不断地冲涮、侵蚀下,地上河与地下暗河、暗湖已经相通。当鱼虾游到此处后,便躲进或被吸进这些暗河、暗湖中,而鸬鹚也是感觉到那股吸力,从而受惊不愿下水呢?
针对于这种猜测,科考组请来了专业的潜水员,配戴专业的潜水设备,潜入到水底去一探究竟。
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等待后,潜水员终于浮出了水面,同时也带来了水底的地貌和景象。
当潜水员开始下潜的时候,清澈的水中的确没有鱼虾的存在。
而当潜水员潜到15米左右时,突然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以往潜水都是水越深水温越低,而这次从15米左右开始往下时,水越深反而水温越高。
更让潜水员惊奇的是,从水温开始升高,水层中便开始有小鱼游动,越往下潜水温越高,水中游动的鱼类也就越多。
当潜到水底后,潜水员能明显地感觉到,有水流从河床的缝隙间涌出,并且水温还比较高,而此时水底更是聚集了大量鱼类。
看完潜水员的描述,我们也明白了“死水湾”的河底的确与地下暗河或暗湖相通,并且暗河或暗湖中涌出的水,温度要比江水高一些。
当这两股水在河底交汇后,水温更适宜鱼类生存,鱼儿也就全部聚集在15米以下的离底深水处。
到这儿,也就找出渔民们为何在“死水湾”捕不到鱼的原因了。
鱼受水温影响,都聚集在15米以下的深水区,渔网根本够不到它们。
至于鸬鹚不愿下水的原因,一是它们几乎潜不到15米的水下,捕不到鱼。二是偶尔潜到15米以下,反常的水温变化也会给它们造成惊扰,从而不再想下水。
好了,关于漓江“死水湾”的解谜,就与大家聊到这儿。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一个话题见!
本报记者陈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引用古人诗句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
3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大美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大美中国·探春·桂林高新七星区》的微视频,并在央视网同步发布。这是桂林高新七星区连续第二年登上央视新媒体“探春”系。3月伊始,万物复苏,桂林也迎来了一年中特别美丽的烟雨漓江春景。
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这里是百期经典文化传播系列《诗行天下》,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
影响我市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还在持续,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雨水短时间内不会停歇,预计会一直下到22日才会有所减弱。漓江市区段水位超警0.7米是今年以来最高水位根据桂林市地面气象自动站网监测,18日8时至19日8时,我市有8个站降雨量达到250。
4月22日,桂林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决定》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桂林漓江 图/微博@Synl陆导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属珠江水系的桂江
沿着著名的漓江南下,来到一处景色优美的三江交汇地。渔舟唱晚,江上船民歌声嘹亮,那一声声的哼唱里,是自然和文化双重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生活之歌。这里便是有名的广西江城——桂林平乐县。平乐风光 图/如果的事 摄影延绵壮美的群山养育了平乐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当年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正是在今天诞生,此后徐霞客游遍中国,为全国多地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桂林山水就是徐霞客美好旅程的重要一站。↑百里漓江百里画。廖万林 摄3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桂林山水时。
【震撼】漓江上这一幕实在太美!(多图) 来源: 桂视网 2021-07-01 08:58:11 我来说说阅读 次中华崛起迎盛世,巨龙腾飞颂党恩。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力营造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6月28日晚,由阳朔县遇龙河景
漓江又名桂水、桂江、癸水、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漓江的特点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主要景点
如果说闻名遐迩的漓江是桂林最亮丽的名片那平乐就是这张名片上最清新奇丽的一方位于漓江下游的平乐古称昭州三国时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平乐青山奇特广西狮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盛,流水潺潺宛如仙境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平乐绿水秀美宽阔桂江雄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