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7:54:51 | 浏览: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癸卯新春,我第二次来到美丽的桂林。一下高铁,就被眼前优美的自然风景所陶醉。
这里有独特的南方喀斯特地貌,环城皆山,山势奇特,岩洞奇诡多姿;水系发达,江河湖泊众多。眼下整个北方还没有摆脱凛冽的寒气,而这里却是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忽而艳阳高照,忽而细雨绵绵,整座城市笼罩在绿荫和烟雨之中。
群峰倒影山浮水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之美,美在山与水相映,美在人与景交融。原来我一直以为,被称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完全是大自然的赐予,这次深入了解,才知道在这美的背后,渗透了自古以来一代代国人的智慧和心血,山山水水间有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
说到水与桂林的关系,无不与历史发展进程有关。秦代和唐代,先人就在古始安即桂林地区分别开凿了灵渠和相思埭(桂柳运河)。据古书籍记载:“二渠之兴……一线之泉流,而至于径达万里,联江会海,沃农田而资贾楫者,其为利于粤则均焉。”这两条人工运河与漓江水系的连通,在修筑现代公路铁路以前,一直是岭南地区与中原、西南地带相连接的交通命脉。由此构建起来的交通框架,使得古始安从一个边陲小镇逐步发展为岭南第二大政治中心,也成就了唐宋名城桂林。
自唐初设立桂州总管府、李靖筑子城,桂林城就依靠自然山水地形构造城市规划,以此确立了其后千余年桂林城的基本轮廓。桂林自然形成的河流有6条:东有小东江、灵剑溪;南有南溪江、相思江;西有桃花江;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成为桂林的母亲河。这些天然水系,与桂林青山相互映衬,构成“群峰倒影山浮水”的美好景象。
山水平原皆生色
虽然唐代的桂林山水已是名闻遐迩,但到了宋代,宋人仍认为桂林山有余而水不足。他们觉得水可以宣泄风土郁蒸之气,润泽城郭,基于这一认识,宋人开始人造水景。依托漓江和桃花江,利用原有的水道或平地加以开挖、连通,将其作为保护城市的城壕。据宋代刻于鹦鹉山岩的《静江府城池图》标注,壕河、新开钥、展旧壕以及南壕多为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和水系重新开挖。这些城壕不仅是当年用于城防“金城汤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桂林“四湖”景区的前身。
在改造水系水景的基础上,宋人还着意在水畔兴建亭台楼榭,如湘南楼、八桂堂、泛绿阁、朝阳亭、熙春台、栖霞寺、释迦寺、环翠阁等,使得山水景观更富诗情画意。由于人工渠道的开凿,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大片湖塘池沼点缀渲染后,使山水添秀、平原生色,把桂林山水的水景体系推向更高观赏层次和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元明清时期,宋代创建的环城水系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风光不再,不少河渠逐渐淤塞,水路枯涸,能够注入漓江的水流极其有限,游踪渐绝。值得肯定的是,清同治年间修建起的雁山别墅,将真山、湖水、洞溪、佳木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整体,凸显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为桂林山水美景增添了浓浓的一笔。坐落在叠彩山仙鹤峰北麓的清代画家李秉綬的环碧园也颇具特色,茂树清流,佳木参天,表现出园主以“啸傲林石间为乐”的情怀。
尽在青山绿水中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的桂林,日益重视山水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尤其是进入世纪之交,作为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美丽城市的建设与改造。
桂林重点围绕“水”来做文章,提出了打造“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这一战略构想。所谓“两江四湖”工程,是指充分利用山水城市资源,在桂林中心城区建设环城水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疏通、连接市区所有的江河湖塘,清淤截污,开辟水上游乐场所,新建、改建、设立一批地面和沿线的桥梁、仿古建筑、名人雕塑等。整个环城水系构成三个贯通而又具有独立风格的景区,分别是榕杉湖景区、桂湖景区、木龙湖景区,形成独特的水上游乐景观,将桂林建设成为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公园城市和环保绿色城市。20多年来,他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桂林山水越来越美,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新时代,桂林以生态立市为根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走出一条保护漓江、改善生态、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疫情3年来,尽管旅游业受到影响,但桂林旅游每年收入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是这个城市的主打产业和主要收入。
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了桂林山水的美上加美;赶上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桂林山水会越来越美。
入夜,乘坐在“夜游两江四湖”的游船上,山水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远处清晰可见高高耸立的日月双塔,两岸鳞次栉比灯火通明的楼群,连同元宵节之夜的火树银花,倒影在江里,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人们在游船上尽情地说着、笑着,有的还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到了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2月27日第12版)
漓江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两岸山峰连绵,峰壁上,夹缝生存的树木郁郁葱葱,沿江翠竹林立。江水清澈,掩映着两岸青峰,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江面渔船几点,从山峰倒影上面划过。真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两岸群峰高耸入云,形态各异。如
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还有一个阳朔更是山水甲桂林哦!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攻略可以点击收藏,让你真正近距离感受大自然魅力,天人合一! 阳朔不大,来玩不需要包车或者报那种几日游的团。 游玩的重点在山水,溶洞和梯田,十里画廊,古东瀑布等。 山
第一次跟团去,真没看到热门景点,反而去了离市区50多公里的侗族水庄强行消费银饰,所以这次决定自驾家庭游3天。阳朔每个景点之间距离都比较远,很难叫车,滴滴都很不好打的,自驾是明智的选择。第一天下午1点半到达兴坪古镇---兴坪漓江(20元人民币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正如吴迈所写的,阳朔简直是美不可言!好了,这期就让小糖果带大家一起领略阳朔的独特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闻名于世的七大景点:1.十里画廊因沿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般,故称
曾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语文课程,有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讲就是游漓江。书中极其优美的文字和描述,介绍了桂林的山山水水,旖旎风光。当时年少不以为然,直到长大后,爱上了旅游,在走遍了旅游计划中的不少地方之后,这一站,终于来到了桂林。当我伫
南宋诗人王正功评价桂林的风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祖国南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阳朔县的风光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早春时节,骥马村的油菜花悄然铺开。阳春三月,静谧的遇龙河迎来了探访秘境的游客。遇龙
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再没有更贴切的诗句可以形容桂林山水的美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在游览桂林山水的时候,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美好的心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唯美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却又有着无限的深意。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最美的一段风景就在阳
#八卦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一桂林,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作者/多索一幅漓江山水好图。来自网络这两天有点事有点累,又有点懒,把前几年为《桂林交通地图》写的一篇小文发一下,存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如果说大千世界的山水风
前几年为《桂林交通旅游地图》写的一篇小文发一下,存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一桂林,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 如果说大千世界的山水风光编织了一顶皇冠。那么,桂林山水就是这顶皇冠上的熠熠明珠。 如果说祖国壮美江河,流淌着千万条蜿蜓曲折的彩绸。那么,百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说到广西桂林,总会想到这句诗,在小学课本上,当第一次看到桂林的图片时,就对桂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后来流行的歌曲:我想去桂林,更加深了我想来桂林旅游的心愿,冬季旅游来广西桂林是特别舒服的,从北方的严寒中抵达桂林的
“桂林”之名最早始于秦代,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山水摄影桂林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这里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晶莹剔透,宛如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摄影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
象鼻山坐落于桂林市的东南部,漓江的西岸。海拔250米,高出水面55米,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近日,桂林市委政法委、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桂林市七星区法院、检察院等11个单位在桂林市象山景区举行2022年漓江流域生态环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2017年因桂林分会场花落象山景区,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